简介

海门山羊肉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海门地处长江入海口,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土地肥沃,水资源和饲草资源丰富,为山羊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经过选优、选纯和固定提高后,海门山羊已具有明显的品种特性和独特的饲养工艺。与其他地方相比,海门的山羊肉质细嫩,膻味小,股间脂肪分布均匀,羊肉鲜嫩可口,肥而不腻。

2010年12月29日 ,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海门山羊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海门山羊肉是江苏海门著名的小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肥嫩鲜美、食而不腻、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的特点。长江下游肥嫩的青草培育出了“海门山羊”独特的鲜美肉质,使其成为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品种之一,再辅以千百年来精益求精的烹饪技术,红烧海门山羊肉成为脍炙人口的中国地方特产一绝。

海门区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水源充足,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点。长期以来,经过当地人民长期选育、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具有肉、皮、毛兼优的地方山羊品种。它具有具有早熟、繁殖力强,产羔多;耐高温高湿,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和遗传性稳定等特点。特别是其特色产品笔料毛,具有挺直有锋、富有弹性等特点,是制笔的优良原料,故海门山羊又称笔料毛山羊。海门山羊肉膻味少,肥嫩鲜美,板皮结实细致,已被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生物学特征

海门山羊体型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全身被毛紧密而短,毛色洁白,富有光泽,头呈三角形,面微凹,嘴狭长。公母羊均有角。公羊角较粗长,平均长17厘米,向后上方伸展,呈“倒人字”形;母羊角较细短,形似长辣椒,平均长11厘米,多向外上方伸出,呈“倒八字”形。耳细短,向外上方伸展,平均长13厘米。眼呈黄褐色,公羊眼大而神,稍突出。鼻梁隆起。公母羊均有须,丛生,公羊须多而长,达15—20厘米,母羊须短而少。部分公羊还有较长的额毛。

产地环境

海门地处长江入海口,位于北纬31°46′—32°09′,东经121°04′—121°32′之间,海门滨江临海,江海相拥,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土壤肥沃,适宜白山羊生长。海门北有海水,南有长江水,山羊吃的草料甚为鲜美。一方水土养一方羊,有人从海门引种羊羔,饲养在其他地方,结果羊肉的品质明显不佳。说明海门山羊的优良状况,离不开海门特定的地理环境。

海门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受海洋的调节和季风环流影响,一年中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降雨量101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无霜期229天,初霜在11月中旬,终霜在4月上旬。是最适宜人类生活和作物生长的地区。这些条件对形成具有优良品质和独特体型外貌的海门山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空气中负氧离子密度较高,这对海门山羊的品质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历史渊源

海门养羊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江苏省畜牧志记载,历史上,上海市郊县崇明岛,原属江苏省。崇明岛形成于唐代武德年间(618年),当时,句容一代移民迁居长江入海处崇明岛从事耕种养殖,随同带入原籍白山羊在该岛饲养、繁殖。后白山羊逐渐扩展,遍布长江三角洲一带。特别是在邻近海门等区县,占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带山羊产区饲养量的70—80%。

据明《嘉靖通州志》钞本载,海门向朝廷岁贡的物品中有官定羊皮115张。

据《中国实业志》载,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海门县就有羊1.39万头,这在人口尚为稀少的海门,实在是个不小的数字。故又称谓为“海门山羊”。

解放以后,政府对海门山羊的选育十分重视。1974年,经上级部门批准,在海门建立了“海门县种羊场”,承担海门山羊的保种和选育的任务。

为了提高海门山羊品种性能,海门市畜牧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养羊户,开展群众性的选种、选配、选育复壮,普遍推广了人工授精等科学技术1985年9月11—15日,在海门天补、三厂、悦来、四甲、包场五地举行了“海门山羊”赛羊盛会。检阅养羊科普成果,评选和奖励优良种羊,以激励农民的积极性,多养羊、养好羊,同时为山羊原种场选送优良种羊。

1989年,在海门市的三星、其林、余东等镇成立了山羊人工授精供精站,实行全市统一供精,促进海门山羊提纯复壮。

1993年,海门县种羊场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种畜场。

1997年,海门市成立了海门山羊选育工作委员会,有计划地开展海门山羊本品种选育。

1999年,被江苏省农林厅确定为省级种畜禽场。

1999年5月,海门市种羊场制定了《海门山羊》企业标准,2010年又制定了《海门山羊饲养技术规程》和《海门山羊兽医卫生技术规程》。近二十多年来,海门市共完成了五十多项部、省、市级科研课题任务。通过对海门山羊长期的选育、提纯复壮,使海门山羊具有明显的品种特性。

生产情况

1999年,海门全市山羊饲养量114万头,比上年增长4.6%。

2000年,海门山羊饲养量突破130万头,比上年增长14%。山羊产值1.8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突破35%。山羊平均上市体重24千克,平均体重12.5千克,山羊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优质品率达到85%以上。已建示范羊场6个,养羊示范村组25个,适度规模养羊示范户650家,全市20—30头规模养羊户已达5500家。拥有31个山羊屠宰场、4个山羊交易市场、5家羊肉、羊毛、羊皮加工企业,从事山羊营销的农民运销员2600人。

2010年,海门市全年饲养量达到160多万头,年产熟羊肉2万多吨。

2011年,海门市山羊年饲养量达到176万只,实现山羊生产、加工产值12亿元。

产品荣誉

1995年,《山羊早期育肥配套技术》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1991年,《山羊人工授精综合技术标准化的研究》获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2年,《海门山羊优质笔料毛群体选育》获得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农业部分别于2000年8月、2006年6月发布第130号、第662号公告,均将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笔料毛型)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2005年,《海门山羊无公害生产技术》获得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0年,《海门山羊肉质及快长、高繁性能的研究与推广》获得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2年,《优质牧草新品种的引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获得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

2008年7月,农业部第1058号公告将海门市种羊场列入首批7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名单。

2010年12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海门山羊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历史文化

相传很久以前,八仙中的吕洞宾在东布洲(今海门)有块放鹤田。由于仙鹤经常到沙洲上去争食山羊吃的草,养羊户叫苦不迭。吕洞宾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亲自来到那里查看地形,把手中的剑在天地间划了一个圈,划定了山羊吃草的范围。从此仙鹤专吃白水荡里的草和鱼虾,再也不到圈内与山羊争食吃草,山羊遂长得膘肥体壮,山羊肉鲜美可口,肥而不腻,百姓欢喜不已。

吕洞宾第二次到放鹤田是因为铁拐李摔伤了另一条腿,吕洞宾就用仙鹤把铁拐李驮到放鹤田来聊天喝酒,吃羊肉。哪知铁拐李吃了羊肉之后,顿时元气大增,原来流血的伤口也收敛了,铁拐李大喜。吕洞宾说:“这是我请你到这里来的原因。”铁拐李后来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仙友,大家也都要去尝尝羊肉。以后吕洞宾又两次来到放鹤田,点化海门山羊,使其肉质更鲜美,味道更上口,并具有调节阴阳、补脾益肺之功能。

海门民间把羊编成童谣:“一只羊,两只角,三峰毛,四条腿,五官美,六堆草,七(吃)得饱,八长毛,九长膘,十月卖羊买棉袄”。

*类型:
*标题:
请选择
  • 简介
  • 产品特点
  • 产地环境
  • 历史渊源
  • 生产情况
  • 产品荣誉
  • 历史文化
  • 新增标题
*内容:
语音文件
文件要求:MP3
完善信息,绑定手机号可以获得20积分哦~
亲~您确定要退出登录吗?
绑定成功

获得 20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