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安溪竹藤编)
  • 非遗文化
  • 五代十国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技艺
  • 简介

    作为一门手工技艺,安溪竹藤编以竹、藤为原材料,把竹编和藤编有机结合,据所需造型编织,工艺精湛、用料考究,既有竹编的柔美灵巧,又有藤编的韧性耐用,集实用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2010年,安溪竹藤编技艺被泉州市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提升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12月3日,安溪县竹藤编技艺入选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项目在《泉州市抢救保护传统工艺美术濒危品种技艺三年行动方案》中属扶持发展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陈清河(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溪竹藤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明辉(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溪竹藤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连福(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溪竹藤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文字来源:泉州文化产业网)

竹编(安溪竹藤编)
  • 非遗文化
  • 五代十国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技艺
  • 工艺制作

    (一)原辅材料(来源、产地、采集方法等)

    主要原料有毛竹和部分木料、海南藤、龙须藤或本地山藤、猫儿藤和部分木料,以及各色染色料、淳酸清油等。

    (二)制作流程(工艺流程、关键技法、流派特点及沿革,创始人背景或生平)

    继承唐以来的编织法,工艺上主要有刨劈、编织、翻簧、车花、拼花和穿珠等6项基本流程。特点是编底、编墙、收口、插筋、勒花等结实美观,花纹图案色彩明快,具有重要的历史、经济、文化价值,体现农耕文明的特色与传承。

    1、袍劈

    把采自山上的毛竹或藤条等厚料,刨劈成篾片或蔑丝、藤丝。

    2、编织

    以毛竹为主要原材料,以猫儿藤、龙须藤、山藤和部分木质、草质作辅料,在两向互相垂直的编织材料间以挑和压的方法构成经纬交织,由此引申变化多端的编织花样。

    3、翻簧

    利用竹簧加工制成各种器皿。

    4、车花

    将竹节车成一定形状和装饰。

    5、拼花

    利用竹和藤的表面或断面,拼成花型或器皿。

    6、穿珠

    将竹、藤节制成小段进行穿珠。

    (文字来源:泉州文化产业网)

竹编(安溪竹藤编)
  • 非遗文化
  • 五代十国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技艺
  • 工艺历史

    安溪竹藤编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上千年。据《安溪县志》、《五代初建安溪县记》有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于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在叙述当时民俗民生时“荷畚执筐”的记载;《泉州府志》有五代越王钱弘俶幕僚黄夷简于北宋统一中国时退隐安溪的记载,其山居诗有“宿雨一夜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之句,说明距今1057年前,安溪就有“执筐”、“焙茗”等竹制品。唐末,安溪竹藤编织相当盛行。宋元时期,安溪的竹藤编承袭了唐的编织法,竹藤编开始普及,农具、茶具、生活用具中属于竹藤编的相当普遍。明清时期,安溪从事竹编的艺人不断增多,工艺水平不断提升。晚清至民国,安溪竹藤编多散见于内安溪农村家庭副业,篾货上圩市交易或请师傅上门编织。上世纪70年代,安溪尚卿公社先后创办竹编车间、竹编工艺场,1983年尚卿竹编工艺场生产的竹藤工艺品达到6大种类,40多个花色品种。

    (文字来源:泉州文化产业网)

竹编(安溪竹藤编)
  • 非遗文化
  • 五代十国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技艺
难度:
多选题 安溪竹藤编工艺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是什么?
提交
答案
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类型:
*标题:
请选择
  • 新增标题
*内容:
语音文件
文件要求:MP3
新手机号,需要先进行读者证/统一账号绑定才可登录哦~
完善信息,绑定手机号可以获得20积分哦~
亲~您确定要退出登录吗?
绑定成功

获得 20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