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海船制造技艺最迟可以追溯到唐朝
唐代的福州和泉州是南方的主要造船基地,造船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水密隔舱海船制造技艺大约发明于唐代。但还不能证明泉港先民在唐代制造的渔船是否具有水密隔舱海船制造技艺。据《惠安县志》记载,最迟在唐神龙、景龙年间,沙格等地已有捕鱼业。古代,渔业与造船业的发展史是同步的,有船才能捕鱼。这从侧面证明,最迟在唐代,泉港先民就掌握海船制造技艺。
宋代泉港所造海船已采用成熟的水密隔舱结构
宋代以后,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在海船中被普遍采用,部分内河船也有采用。宋代,福建与广州成为海船建造中心,福州、兴化、泉州、漳州设有官船厂。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置市舶司。
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出土了一艘宋代远洋货船残体,其舱位保存完好,已具有极为完善的水密隔舱结构。1982年发掘的泉州法石宋代古船,也有水密隔舱结构。以上两艘古船的发掘无可辩驳地证明:最迟于宋代,泉州所造海船已采用成熟的水密隔舱结构。那么,泉港能“通异域”和“诸番国”“百粤”之舟自是采用成熟的水密隔舱结构。可见,泉港先民在宋代就掌握了水密隔舱造船技艺。
元明时期泉港海船制造技艺达到鼎盛
元代(庚午年)元宗至顺元元年,峰尾黄氏始祖“源修”徙居峰尾半岛,建造“开峰府”和“衍泽堂”,开启了黄氏造船世家的千秋基业。到了明朝时期,泉港的造船技术和造船业都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顶峰。圭峰黄氏造船技艺世代相传闻名遐迩。
清代泉港海船以战船著称于世
清朝禁海“迁界”后,泉港海船制造走向没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却一脉相承。由于清代中后期西方殖民者东侵和朝廷限制,航行东洋和南洋的帆船已为数不多。康熙二十八年(1682年)黄都公受清廷任用为“道宪厦厂军工匠首领”,连续为郑成功和施琅造船、修船,并主持监造新战船事务。
20世纪90年代,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在大海上渐失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