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端午节(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流行于福建省石狮市的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清代蚶江是内陆对台湾岛贸易中心港。嘉庆十一年(1806)树立、保留完好的《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记录“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之鹿仔港对渡”,因而民间习称此碑为“对渡碑”。在台湾《鹿港奉天宫志》一书中也记载清代乾隆四十九年(1784)“蚶江与鹿港对渡”的事宜。 农历五月初五,海峡两岸数万民众在蚶江举行“放王船”仪式,同时展现采莲、海上泼水、龙舟竞渡、捉鸭子等传统民俗活动。同日,台湾鹿港举办“送春粮”仪式,与蚶江“放王船”活动相对应。

2011年6月9日,福建省石狮市申报的端午节(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3。

历史渊源

据传,采莲(嗦啰嗹)是古越族人的遗风,歌词“嗦啰嗹”是古越人避邪驱灾的咒语。从五月初一起,人们抬着敬奉在“忠仁庙”的木雕龙头,吹奏唢呐,走村串巷,挨家挨户“掸龙甩殃尘”,口唱“五月初一闹葱葱,龙王岀世除夹难啊,嗦啰嗹哪”,希望驱邪消灾,吉祥平安。端午节这天采莲队将龙图黄拥迎到蚶江与鹿港对渡的古渡头或郑成功水操寨上,举行隆重祭江仪式,宣读祭文,朝拜海神,祈求海上平安,一帆风顺。并表演各种民俗歌舞祝格兰脚,以庆昇平。

蚶江位于福建省石狮市北部,宋元时期就是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清代蚶江是内陆对台湾岛贸易中心港。嘉庆十一年(1806)树立、至今保留完好的《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记录“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之鹿仔港对渡”,因而民间习称此碑为“对渡碑”。在台湾《鹿港奉天宫志》一书中也记载清代乾隆四十九年(1784)“蚶江与鹿港对渡”的事宜。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清廷禁止与台湾通航,两岸各项活动被割断。1683年施琅统一台湾后,两岸恢复贸易往来,就有了对渡习俗。1894年甲午战争后,清政耻习霉欢府向日本割让台湾与澎湖,蚶江与台湾对渡从此成为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民间往来逐步恢复和发展,端午蚶江对渡民俗活动又得以复兴。

主要活动

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有独特的风格——竞舟泼水闹端午。每逢端午节,晋江两岸赛龙舟热火朝天,而位于泉州湾的石狮蚶江常有风浪,不宜举行赛龙舟,而独创了别开生面的“竞舟泼水闹端午”。当天,蚶江与台湾鹿港两地民众身着节日盛装,同江竞舟追逐泼水,人们视此水为“圣水情雨”,可驱邪消灾,祈求吉祥、海上安宁,寓意为人与船大洗礼。除泼水外两岸同胞还有一些共同的祭祀活动,如采莲(嗦啰嗹)、祭江、放水灯、祭五王爷以及灯谜竞猜、南音游江等活动。农历五月初五,海峡两岸数万民众在蚶江举行“放王船”仪式,同时展现龙舟竞渡、捉鸭子等传统民俗活动。同日,台湾她凝屑鹿港举办“送春粮”仪式,与蚶江“放王船”活动相对应。

王爷信仰是闽南地区特有的习俗,五月初五是“五王爷庙”王爷生日,这一天,蚶江和台湾多个地方都要举行“放王爷船”仪式。王爷船没有遥控装置,仅凭小船上的构件,顺潮流出海,又顺潮流返回,使这种民俗活动,平添几分神秘感。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石狮端午闽台对度习俗见证了历史上的闽台两岸关系变迁和商贸的兴盛,对研究两岸关系、国家统一、民族认同有重大意义。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见证了闽台两岸文缘相续、习俗相同,石狮蚶江、台湾鹿港文化同属闽南文化的范畴,习俗风情相近,颇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石狮市文化馆获得“端午节(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09年5月5日,第三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端午节在石狮举行,石狮的端午节凭着别具特色的闽台对渡文化习俗,已成为两岸民俗节庆的传统。

2018年6月18日中午,第十二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开幕式在福建石狮市蚶江镇蚶江村举行,这是一场“海上泼水节催项嘱”。

文化轶事

传说曾经有台湾船在大海中迷航,幸遇蚶江答老大的“金再兴”号导航脱离险境。后来台湾船来蚶江答谢,蚶江乌挨无人姓答,只有五王爷庙有位答王爷,也只有五王爷庙有条“金再兴”号王爷船。从此每逢端午,蚶江就要举行“金再兴”号王爷船巡府颈嘱海仪式,祈求保佑海上行船平安。

*类型:
*标题:
请选择
  • 简介
  • 历史渊源
  • 主要活动
  • 传承保护
  • 社会影响
  • 文化轶事
  • 新增标题
*内容:
语音文件
文件要求:MP3
新手机号,需要先进行读者证/统一账号绑定才可登录哦~
完善信息,绑定手机号可以获得20积分哦~
亲~您确定要退出登录吗?
绑定成功

获得 20积分